欢迎来到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

宋建文的古玩人物系列——夏洪林的紫砂文化苦旅(中)

发布时间:2022-02-23 | 作者:

微信图片_20220223152524_调整大小.png

微信图片_20220223152535_调整大小.png


3、进军大上海

从夏洪林的“藏宝陶艺”出来,我突然意识到,夏洪林二十年前进军大上海,就是夏洪林紫砂文化苦旅的开始。

因为他和我说过,顾景舟的成功就是因为去过大上海,上海的海派文化和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文化有着天然的交融和互补,更多是上海海派文化滋润和培育了宜兴丁蜀镇一代又一代的紫砂文人壶。

那时候的夏洪林进军大上海,不仅已经具备了创造“洪林壶”的理想蓝图,而且已经具备了实现创造“洪林壶”的两大资本。

第一大资本是他的“大红袍”。

“大红袍”又称朱泥,是制作高端紫砂壶的紫砂泥料;是当今许多紫砂壶大师都希望用它制壶的紫砂泥料;是用它制成紫砂壶沏茶越沏壶色越鲜红的紫砂泥料;是宜兴市政府封矿令出台之后市场上很难见到的紫砂泥料;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湾人香港人特别喜欢的紫砂泥料;是业界借用知名茶叶品牌大红袍来套套用其称谓的紫砂泥料。

就是这样的大红袍泥料,夏洪林手上有近千吨,与他因此获得的大红袍之王的桂冠名实相符。夏洪林告诉我,之所以能收集到这么多的大红袍泥料,是因为他对大红袍泥料接触的早,认识大红袍泥料开窍的早,收藏大红袍泥料动手的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接父亲的班到了宜兴紫砂工艺厂泥料车间,开始在紫砂泥堆里摸爬滚打,很快就成了紫砂矿采集、紫砂泥拼配、紫砂烧制效果鉴定等各个环节的紫砂泥料专家。

彼时,他就帮着来宜兴买壶的台湾人香港人到乡下收壶,就知道了台湾人香港人特别喜欢大红袍紫砂壶的秘密所在:一个是壶体小巧玲珑,一个是壶色越沏越红,一个是与高山茶的天然契合度。

第二大资本是他自身的扎实技艺和审美取向。

夏洪林做壶起始,就学做台湾人香港人喜欢的大红袍壶,可谓起点就高。而后又拜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培源为师扎实了紫砂壶制做的基本功。而后又亲得蒋蓉大师指点,而后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的得意弟子,再而后又在与文人壶界和茶界的交往中领悟了他们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逐渐形成了一套审美与实用水乳交融的独具夏洪林特色的“洪林壶”。

夏洪林曾不止一次自豪地和我说起他“洪林壶”的制壶特点:实用。

夏洪林也曾不止一次自豪的和我说起他“洪林壶”的另一个制壶特点;文人壶。

开始动笔写这篇文章时,我便把手中的几把夏洪林送给我的“洪林壶”和资料中不断出现的“洪林壶”反复把玩、反复使用、反复观看、反复体味、反复思考,更深刻的感悟到了“实用”和“文人壶”这两个特点水乳交融的现实意义:

唯其文人壶的文化内涵,才使得“洪林壶”唯美高档。

惟其实用的使用价值,才使得“洪林壶”需求量迅速蔓延。


第20页-7_调整大小.PNG

夏洪林制壶中


夏洪林凭借他这两大已经成熟在胸成熟在手的资本,很快打进了上海的文人圈,很快打进了上海的收藏圈,很快打进了多姿多彩的海派文化的茶艺世界。

在上海文人圈、收藏圈里聊“洪林壶”聊大红袍聊紫砂壶文化,在多姿多彩的海派文化茶艺大世界里聊“洪林壶”聊大红袍聊紫砂壶文化,夏洪林和“洪林壶”的设计与制作的审美取向愈发注入了海派文化特色。

2011年7月16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成立,夏洪林当选为副主任。

一个地地道道的宜兴丁蜀镇人,在浩浩荡荡的进军大上海的几万名宜兴丁蜀镇的紫砂大军中,他可以算得上是沧海一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夏洪林这位来自宜兴丁蜀镇的沧海一粟,仅用了十年的短暂时光,就成了上海工艺美术专家队伍中的一员,就坐上了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交椅,就成了海派紫砂艺术行业的领军人物,不能不让人万分感慨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4、大运河之旅

大运河,那个诞生于隋炀帝时代的大运河;那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那个人工运河长度名列世界第一的大运河;那个连接了多少村庄和人家的大运河;那个流淌过多少历史故事的大运河;那个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的大运河;那个承载了多少文化遗存的大运河,那个埋藏了多少历史文化密码的大运河。

夏洪林最喜欢最宠爱最经常拿出来赏玩研究揣摩的镇宅之宝就是大运河所埋藏的众多历史文化密码中的一个。

这是一把夏洪林从大运河流域重镇宁波地区买到的明清时代的宫廷紫砂壶。

壶款为:陈汉文制。

壶体纹饰为:六面九条龙。

壶盖为:琵琶型。

壶把为:双龙戏珠。

壶口为:龙嘴吐水。

刚买到这把壶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静下心来细细把玩:

这造型、这工艺、这纹饰、这寓意。

这制壶的人?这用壶的人?这宫廷里的壶缘何出现在运河边上?

这壶是如何跨越了几百年的历史长河,是家庭传承,是师徒传承?

是在和风细雨中度过了几百年还是在刀光剑影中穿越了几百年?

把玩中经常会突现构思的灵感,创作的欲望,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广范围的联想。

于是,在把玩这把宫廷紫砂壶的联想中,他想到了大运河,想到了大运河畔可能埋藏的紫砂壶,想到了大运河流域可能埋藏的紫砂壶,想到了大运河流域的村庄,想到了大运河流域的村庄里的紫砂壶和与紫砂壶有关联的其他收藏品。

于是,他在心里默默立下雄心壮志:沿着大运河寻找老的紫砂壶,寻找有价值的收藏品,走遍大运河流域,开始大运河收藏之旅。

于是,他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古玩市场和古玩摊群。

于是,他的脚印开始出现在大运河沿岸的村庄和村民家里。

他不厌其烦的寻找线索,他乐不思蜀的发现惊喜:

清三代佚名的内胆壶。

清代大家程寿珍的仿古壶。

清末李宝珍的竹节壶和柿扁壶。

顾景舟老师民国储茗的仿古如意。

近代朱可心的鱼化龙壶,等等。

除了这些凤毛麟角的完整器,夏洪林还精心收藏了数以千计破碎为零件的紫砂壶标本,壶底、壶盖、壶把、壶嘴、壶钮、甚至带有款识的紫砂碎片,甚至造型奇特的紫砂壶身的只鳞片甲,甚至古旧的紫砂壶制作工具,甚至发黄的有紫砂壶信息的旧书。

在夏洪林看来,研究和把玩这些紫砂壶标本和紫砂壶的关联物,都可以收到以小见大以碎见整以偏见全的目的,都可以收到正常渠道里难以学到的与紫砂壶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

他沉浸在这些与紫砂壶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里面,常常会如醉如痴,常常如大梦初醒,常常会恍然大悟。

除了紫砂壶和与紫砂壶相关文化信息的收藏,夏洪林的收藏视野还延伸到了整个宜兴的历史文化遗存,均陶就是夏洪林最引为骄傲的紫砂壶之外的收藏。

众所周知,宜兴的工艺美术名片称为五朵金花,均陶就是五朵金花里的重要一枝。

宜兴均陶在用料和制作技术上与紫砂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称之为姊妹艺术完全名实相符。

夏洪林的均陶收藏也完全延续了大红袍紫砂泥料的收藏之路。最早发现均陶的未来价值、最早着手均陶收藏、最多的均陶藏品数量、宜兴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均陶收藏家。

他在领我观看他的均陶收藏时,不止一次满怀深情的透露过他的均陶收藏之梦: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找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家合作,建一座均陶博物馆,把我收藏的均陶都放进去,博物馆的名字我都起好了,叫“均临天下”。

龙凤缸是他最得意的均陶收藏之一。

摆放在茶台对面,喝茶时一回身就能看到。

一对儿,黄钧釉,贴花工艺,凤穿牡丹纹饰,皇宫里出来的,买时是55万,在我看来它无价,是我藏品中最贵的。从扬州附近运河边上一位老太太家里收到的。

还有一对儿锁缸。

摆放在“藏宝陶艺”进二道门左手边的墙下。

也是黄钧釉,天官赐福的人物纹饰,财主家用的,带锁,那时候的保险柜功能,每个缸的边沿两侧都有两个孔,称为锁孔,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在运河边苏州兴化市收的,那地方是郑板桥的故居。

这一对儿狮子。

夏洪林兴致勃勃的把我们领到了“”藏宝陶艺”大门外。

这是均陶的另一个品种,我们叫“粗陶”,300多年了。你看那活灵活现的神态,现在根本做不出来。古玩城老板开价200万要拉走,我没同意。将来的“均临天下”博物馆得有这两个狮子把大门。

参观夏洪林均陶收藏的过程中,夏洪林不止一次的告诉我:

均陶和紫砂壶的工艺是相通的,它的烧造技术,它的工艺手法,它的设计理念,有许多地方都能够对紫砂壶的创作有帮助。这也是我之所以收藏均陶的初始原因之一。

从夏洪林收藏的均陶世界中走出来,我脑海里突然跃升出大运河边一个长途跋涉的身影:

不高的个子,圆圆的脑袋,短短的黑白相间的头发,匆匆的停而复始脚步,抚摸过千万件紫砂壶和紫砂壶的零件和千万件各种样式的均陶用品的手。

他只是收获了古老的凝聚了逝去历史年代的紫砂壶和紫砂壶的零件吗?

他只是收获了古老的凝聚了逝去历史年代的各式各样的均陶用品吗?

一定不是,一定不完全是。

“洪林壶”的形成,一定有大运河历史文化信息的影响,一定是融合当代海派文化和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幸运儿。

我又一次想到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继而联想到了夏洪林的紫砂文化苦旅。

一个是历史咏怀散文,一个是文人紫砂壶,都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再创作。

写到此处,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妙有点儿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