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

学术之声——孔祥星 一次铜镜拍卖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14 | 作者:

铜镜源远流长,具有独立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应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以考古学为基础,确立铜镜断代和分期的标尺。铜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意义,是「小中见大」,在有限的范围内展示无限的内容。



image011.png

战国 五山镜


image012.png

战国 变形兽纹镜



image013.png


战国 蟠螭镜


一、铜镜是中国古代文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


这篇文章初写于2004 年。现在重新审视这篇文章, 当年的一些观点或看法,可以说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因此这次只是做了一点文字修改,2004 年以后中国古代铜镜研究和民间收藏的人和事待以后继续撰写。


提笔修改之时,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南北两地的一些著名学者:上海的马承源、陈佩芬、湖南的周世荣, 北京的王仲殊、李学勤诸位先生。岁月流逝,这些先生相继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对我的影响则深深留在我的心中。是他们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重要性,为中国古代铜镜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4 年 2 月 15 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了关祖章先生旧藏铜镜专场拍卖会,拍品有一百余件。据我所知,对铜镜举行专场拍卖那一回在国内外应属首次,且由一个著名的公司竞拍,其影响将会是很大的。


果不其然,据传来的消息称,在行家看来拍品一般, 精品不多,却拍出了较高的价位,不少铜镜收藏家感到不可理解。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件值得去好好思考铜镜文化和铜镜收藏的契机,为此,我的文章就定名“铜镜拍卖的思考”。 


李学勤先生十分重视中国古代铜镜及其研究工作, 十几年前他就提到:“铜镜是中国古代文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门类,它的存在时间异常长久,直到清代还有人制造和使用。在久远的演变历程中,铜镜的种类复杂,数量也多,其中不少种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中国考古学和美术史都离不开铜镜”。另外, “( 铜镜 ) 有本身独有的艺术传统”。陈佩芬先生也指出青铜镜“是中国青铜器中自成体系、价值极高的工艺美术品。”


2004 年 4 月在江苏太仓举行的“全国第二届铜镜收藏学术研讨会”上,李学勤、陈佩芬先生针对铜镜研究和收藏作了重要讲话。李先生指出铜镜源远流长, 具有独立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应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以考古学为基础,确立铜镜断代和分期的标尺。铜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意义,是“小中见大”, 在有限的范围内展示无限的内容。李先生还对今后铜镜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组织出版有系统的铜镜著作。做好资料汇集工作,如铜镜研究文献集成、铜镜铭文汇编。对铜镜的定名也要重视。


尽管这些著名学者一直强调铜镜“自成体系”的问题,尽管自北宋《博古图录》登录铜镜以来也有一些专门的铜镜著录出现,但由于各种原因,铜镜研究在我国始终难于构成一个体系,其研究广度、深度均不如我国近邻日本的学者。由于对铜镜的不够重视,不仅影响了铜镜研究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铜镜收藏的价值。但我相信伴随着中国古代铜镜拍卖专场的起锤, 传世品的集结成册和考古出土品的面世,铜镜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必将得到充分的肯定,铜镜研究和收藏也一定能出现新的面貌。


二、中国民间收藏铜镜的水平出乎学者的预料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民间收藏的铜镜,作为一个文博工作者, 可以说我是深有感触的。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马承源先生病重之时,还与陈佩芬先生指导我和其他几位铜镜收藏家欣赏了上海博物馆馆藏的 40 余面精美铜镜。他们亲自提取铜镜,一面一面给我们讲述,那一刻心情激动,颇有收获。其间,马先生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孔馆长, 近年我看了几位铜镜收藏家的铜镜,仅就铜镜整体来看,其水平超过了我们博物馆啊!一个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如此评价铜镜,耐人寻味和思考。一瞬间我则陷入沉思,无以对答。


李学勤先生对民间收藏铜镜的高度关注和钻研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记得在太仓会议期间,我们举办了一位收藏家的铜镜展,因为人多,只能在展柜中欣赏。晚饭后代表休息, 李学勤先生却提出想再去看看铜镜,他非常认真,边看边记录从柜中提出来的铜镜。在绍兴他也看了二位收藏家的铜镜,每次都几个小时,还不时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太仓会议上,陈佩芬先生特别强调要重视民间收藏的铜镜:“民间收藏家收藏了不少铜镜,应认真加以整理”。


退休以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与铜镜收藏者进行交流。特别是我亲自鉴赏了北京、郑州、杭州、绍兴、太仓、上海及台湾一些铜镜收藏家的藏品,其数量之多,品相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的确出乎我的预料。也就能真正体会到马先生、李先生和陈先生为什么对民间藏镜如此关注。


不只收藏的铜镜,更令我看重的是其中一些收藏家本身的素质。这些铜镜藏家有企业家,也有普通干部、教授和职工,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面较广,不仅收藏铜镜,还研究铜镜, 出版著作,撰写文章,强调提高铜镜文化水平,因此学者与他们交流时共同语言较多。


尤其引起我重视的是,铜镜收藏家与相关学者的交流已成为收藏界的一件盛事。除了上面提到的诸位先生外,曹锦炎、王牧等一些文博考古界的学者,也十分关注民间藏镜和与藏家的交流。不少铜镜收藏家也重视交流,互相鼓励,在铜镜收藏和研究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如郑州一位铜镜收藏家在其企业内建立了铜镜博物馆,为较系统展示中国古代铜镜提供了平台。


还应特别指出的是,2003 年 4 月由湖北鄂州收藏家协会发起的铜镜收藏研讨会在鄂州召开,次年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研究会(筹)和太仓文广局再次举办这样的会议, 我认为这些会议的召开对于提高铜镜研究水平和探讨收藏中的问题是很必要的。因此我也希望我的博物馆同行关注民间收藏的铜镜,也希望收藏家多看看考古出土和博物馆收藏的铜镜。



image015.png

汉 桼言瑞兽博局镜

image016.png

汉 善铜龙虎镜


image017.png

汉 神人车马画像镜



三、铜镜收藏价位的提升将是正常的发展趋势


一些收藏铜镜较早的藏家反映铜镜收藏价格提升很快。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大概有下列几个因素。


第一,对铜镜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价值认识的逐步提高,铜镜收藏队伍将会不断扩大,需求量的增大必然造成其价位的总体提升。表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中国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的价值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


第二,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铜镜收藏家在达到一定的收藏量后,会特别注意收藏精品、罕见品、艺术价值高的铜镜,这类铜镜价位的大幅攀升会在意料之中了。另外由于注重铜镜文化的内涵,收藏家中已出现了有目的、有重点的对某类或某时代铜镜的收藏,这也会形成一些铜镜价位的攀升。

 

第三,现代信息的传播,交流的增多,收藏家逐渐“浮出水面”, “南方不要北方要,东方不收西方收”,也会使铜镜随着市场信息的发布价位升高。


第四,我相信一些周末小拍和地方上铜镜拍卖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增加了竞争性。作为全国著名的拍卖公司——嘉德,首次周末拍卖关祖章先生的旧藏铜镜,必将推动铜镜的收藏和价位的提升。


第五,不可否认,今后一些人为的炒作也会推波助澜。

image022.png


唐 海兽葡萄镜


image018.png

唐 鸳鸯宝相花镜


image019.png

唐 明齐迦陵频伽纹镜



四、加强铜镜研究与鉴伪是提高收藏水平的根基


我多次强调,所谓“收藏大家”的定义绝不是藏品的数量, 必须加强对藏品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诸如多看考古出土品和相关著作,多与文博考古学者交流,多听不同的看法,根据自己藏品的特点,写些文章,出版著作。


我也多次指出,提高鉴真辨伪水平是提高藏品水平的基础, 这是收藏的一个普遍知识。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伪作铜镜面世了, 这是经济利益驱使下不可回避的趋势。其实只要认真鉴别、总结, 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作伪铜镜一定会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粗制滥造,数量居多,稍有铜镜常识的人不难鉴别。一种是精心制作,真假难辨, 以至于以假乱真。这是收藏者必须关注的重点

第二,作伪镜者也很关注学者们的看法。可以这么说:只要学者强调过的重要镜子一定会有伪作出现。因此刚加入铜镜收藏队伍的人士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相关知识,不要盲目追求高精尖。


第三,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材料作伪的今天,文博考古学者和收藏家应加强铜镜鉴伪的研究,熟悉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净化铜镜流通市场,提高铜镜收藏水平。实事求是地说,在现在仅凭学识、凭经验来鉴定铜镜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非常希望文物考古工作者、自然科学工作者,铜镜收藏家们联手攻关,在铜镜辨伪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作者简介/

孔祥星,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北大资源学院文物鉴定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隋唐文物考古、博物馆学、吐鲁番文书和中国古代铜镜。著有《中国古代铜镜》等专著及论文多篇。